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福祉,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,是必须牢牢守住的底线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,就安全生产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,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,深刻阐述了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,系统回答了如何认识安全生产、如何抓好安全生产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,为做好新时代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。
一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,坚守红线意识
生命至上,安全第一。总书记反复强调,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,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。要始终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,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,绝不能只重发展不顾安全,更不能将其视作无关痛痒的事。要深刻认识到,安全是发展的前提,发展是安全的保障,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。
强化底线思维和忧患意识。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,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、艰巨性和复杂性。要增强风险意识,常怀远虑、居安思危,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,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,下好先手棋、打好主动仗,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。
二、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,拧紧责任链条
落实“党政同责、一岗双责、齐抓共管、失职追责”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承担起“促一方发展、保一方平安”的政治责任,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、管业务必须管安全、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。领导干部要亲力亲为、靠前协调,把安全生产责任牢牢扛在肩上。
压实企业主体责任。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,法定代表人和实际控制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。必须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,加大安全投入,加强安全管理,严格规章制度落实,做到安全责任到位、安全投入到位、安全培训到位、安全管理到位、应急救援到位。
严肃追责问责。对责任不落实、措施不到位、排查整治流于形式等导致事故发生的,要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,决不姑息迁就,以严格的责任追究倒逼责任落实。
三、深化隐患排查治理,防范化解重大风险
坚持关口前移,源头治理。把重大风险隐患当成事故来对待,建立完善安全风险评估论证机制。对新上项目、新办企业要严把安全准入关,从源头上消除风险隐患。对城市运行、交通运输、矿山、危化品、建筑施工、消防、燃气等重点行业领域,要持续深入开展系统性、拉网式排查。
狠抓专项整治和治本攻坚。针对安全生产事故主要特点和突出问题,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。要敢于动真碰硬,深挖问题根源,着力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,提升本质安全水平。近年来开展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等,取得了显著成效,要巩固深化,建立长效机制。
构建双重预防机制。健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,推动安全生产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。运用科技信息化手段,提升风险监测预警和隐患排查治理的精准性、有效性。
四、提升依法治安能力,筑牢法治根基
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。加快修订完善《安全生产法》等相关法律法规,填补制度漏洞,提高法律规定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。加强配套规章、标准规范建设,形成系统完备、科学规范、运行有效的安全生产法治体系。
加大监管执法力度。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,运用“四不两直”、明查暗访等方式,提高执法检查的针对性和威慑力。对非法违法行为要“零容忍”,发现一起、查处一起,坚决防止执法“宽松软虚”问题。
强化普法宣传教育。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法治宣传教育,提升全社会安全法治意识,引导企业和从业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,营造依法治安的浓厚氛围。
五、强化科技兴安支撑,提升本质安全水平
加大安全科技研发与应用。鼓励和支持安全生产科技创新,研发推广先进适用的安全技术、工艺和设备,尤其是在高危行业领域加快“机械化换人、自动化减人、智能化无人”步伐,最大限度减少危险作业场所人员数量。
推进信息化智能化建设。运用大数据、物联网、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,建设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,提升动态监测、实时预警、精准监管和高效应急处置能力。加快“智慧应急”建设,提升防灾减灾救灾科技水平。
加强专业人才培养。完善安全生产人才培养、评价、使用和激励机制,壮大安全生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,特别是培养高水平的安全工程师和技能人才,为安全生产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。
结语:
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,立意高远、内涵丰富、思想深邃,蕴含着深厚的为民情怀和强烈的历史担当,是新时代安全生产工作的思想灯塔和科学指南。我们必须持续深入学习领会,完整、准确、全面贯彻其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,以“时时放心不下”的责任感,抓实抓细工作落实,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,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,为推动高质量发展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。
原文下载: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